老舍为什么跳湖自杀(老舍自杀的原因)
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先生跳进了太平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67岁。
关于老舍的跳湖自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众说纷纭,那么,当年老舍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为什么要选择跳湖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时间回到1966年7月底,老舍因为“支气管扩大且大量咯血”,入院治疗,直到半个多月后的8月16日,稍有好转,就选择出院回家。
当时,老舍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兆头,有两个细节可以证实这一点,一是他对家人说过:“又要死人了,而且还是清白而刚烈的人。”“谁给他们的权利?”
二是与老舍交往密切的马松亭夫妇回忆说,当年8月中旬,他们在什刹海边与老舍相遇,临别之际,老舍向马松亭说:“马大哥,咱俩再也看不见了。”
总之,在那个波澜渐起的年代,老舍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只是他没有料到,这一切会来得这么快!
1966年8月22日,在北京文联会议上,老舍问茅盾:“明天的批斗会,你参不参加?”
茅盾没有说话,只是向他挥了挥手。这个动作并不意味着茅盾不想参加,而是碍于当时的局势不好明说。但可以确定的是,老舍是选择参加的。
据他的夫人胡絜青回忆,当天老舍在上班前,就此事向她做过征询,胡絜青说:“没有通知就不要参加。”但老舍却说:“那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
当老舍抵达北京市文联后,一场他怎么也没有料到的风波,很快就向他袭来,安在他头上的三条罪状,就是后人所熟知的“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
这三条罪状,都与一部作品离不开关系,就是老舍创作的《骆驼祥子》。
在8月23日那天,批斗大军抵达北京市文联驻地后,起初批斗的目标是作家萧军,但有人“揭发”说,老舍将《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了外国人,有“特务”的嫌疑,因此,老舍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
很快,大家就把老舍押上车,带到了国子监孔庙,先是捆绑起来批斗,然后就是长达三个小时的轮番殴打。殴打之所以结束,是因为老舍当时伤势严重,连站都站不住,大家怕他被打死,这才作罢。
老舍回到家后,只是让家人处理了一下伤口,饭菜一口也没动,就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老舍依旧没有吃饭,而是沉思良久,然后就带着一本《毛主席诗词》出去了。
走到院子里时,他向正在玩耍的小孙女说:“来,跟爷爷说声再见。”
小孙女毫无心机,天真地说道:“爷爷再见!”
老舍走到太平湖后,在岸边坐了一天,一直在看《毛主席诗词》,等到深夜时,老舍站起来,纵身一跃,投湖自尽,终年67岁。
关于老舍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坊间的说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不堪受辱而自杀,“以死抗争”;二是“脆弱的表现”,用自杀来逃避。
第一种说法,有合理之处,老舍先生是一位有骨气、有气节的人,当年日寇侵华时,老舍先生就拒绝当汉奸,用手中的笔跟日寇作斗争。
抗战胜利后,老舍写道:“在过去的八年中,我们把死看成生,把侵略者与威胁利诱都看成仇敌,就是为了那一点气节!”
所以,越有气节的人越信奉“士可杀不可辱”,当老舍遭受了那么多的冤枉、栽赃、辱骂、殴打之后,就选择了“以死抗争”。
他的老朋友、著名作家巴金后来也说过:“关于老舍同志的死,我的看法是他用自杀来抗争,也可以说是受过‘士可杀不可辱’的教育的知识分子有骨气的表现。”
而第二种说法,就有点妄加揣测了。
老舍从来不是一个“脆弱”的人,他不光有知识分子的气节,还有武林中人的硬气,有着多年的习武经历,少林拳、武当太极、刀枪剑戟,样样精通,还曾经与日本的同道中人比过武。
而且,老舍当时还只有67岁,对生活仍然充满了热爱,很难想象这样的人会用自杀来“逃避”。
至于老舍为什么要选择“跳湖”这种死亡方式,可能跟中国文人的一个传统有关。
在古代历史上,有很多文人都选择了“跳水”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比如著名的屈原跳汨罗江、李白跳采石矶,还有王勃、陈天华,也都是死于水中,南宋崖山海战后,陆秀夫更是抱着小皇帝跳海而死,上演了一幕悲壮的史诗。
或许在文人的眼里,“跳水”有着一种决绝的悲壮感,从岸边骤然跳下,随波飘逝,既有悲壮感,又有美感。
老舍可能就深受这个思想的影响,后来,作家冰心还曾对老舍的儿子舒乙说:“你发现没有,你父亲作品里的好人大多姓李,姓李的人大多自杀,自杀的方式大多选择投水。”
所以,“投水”,就是老舍选择的最好的死亡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ikicleta.com/literature/13709.html
相关文章
-
如沐春风和哪句土话相搭配,如沐春风的下一句优美句子
一场雨过后,城市周边的景色雨润别致,异常清新脱俗,甚是养眼。奔走在归家路上,车流,人流,街道,楼宇不断在眼前交错,密密地织成画卷,继而汇成海,尽显城市繁华之态,又不乏人间烟火的暖味,于是行走在其中,有了人在画中行的欣欣然。卸下一天繁杂忙碌的倦意后,整个人觉得轻松起来,得空点开屏幕开始爬楼,吃瓜的模式开启了。最爱花友的这...
-
怎样快速记住国际音标,国际音标发音表及读法48个中英谐音
在英语学习中,音标教学非常重要。音标的掌握可以让我们达到见词可读的地步。这样英语单词就可以不依赖老师或者电子词典,自己就可以独立进行单词记忆。英语一共有26个单词,分为两类:元音字母(5个),辅音字母(21个)。其中5个元音字母的音标共有20个。辅音字母的音标一共有28个。在发音的过程中要注意发音部位。发音过程中要正确...
-
文城讲的是什么(余华最著名作品盘点)
不同寻常的一年,文学依然深切地陪伴着我们。刚刚,2021年(第六届)收获文学榜新鲜出炉,余华《文城》高居长篇榜首。14位终评委投票选出最终榜单:长篇小说榜作品5部《》,非虚构榜作品5部《》,中篇小说榜作品10部《》,短篇小说榜作品10部《》。去年登顶各大图书畅销榜的《文城》,是余华的第六部长篇小说,这距离他上一部长篇作...
-
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解释及出处
成语释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是天上飞的鸟打光了,弓箭再无用处可以收起来;野外的兔子已经被捕获完了,不再需要猎狗,可以将之煮来吃。常常用来比喻事情大获成功后,把有功劳的人抛弃或是直接杀掉。成语出处:出自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成语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
-
波兰会输给沙特阿拉伯吗有没有可能打平
波兰会输给沙特阿拉伯吗有没有可能打平自从1978年世界杯夺冠以来,阿根廷就真正步入了一流强队的行列。几十年来一直如此。虽然自1986年夺冠之后,阿根廷再也没能染指世界杯冠军,但这三十年来,阿根廷的实力始终没有掉线,每届世界杯他们都是夺冠热门之一。但2018年世界杯,这种势头似乎有了细微的变化。这届世...
-
长恨歌一共多少句多少个字,《长恨歌》840字叙事收获无数美誉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一个最为强大的王朝,由此暮气沉沉,再也恢复不到巅峰时代了。这一点,不光我们知道,唐朝人也已经很清楚认识到了。无数文人哀叹唐玄宗由明变昏,葬送了一手好牌,为此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长恨歌》。《长恨歌》一共120句、840字,它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
-
社会学三大奠基人是哪几位,社会学三大奠基人的思想观点及主要内容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卡尔·马克思涂尔干马克思·韦伯他们对传播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视角上,认识了他们之后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传播学的一些理论。卡尔·马克思1818-1883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著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这个人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无论是在政治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很多批判学派的理论里都常常看...
-
不以为然的然是什么意思,不以为然的意思及用法讲解
不以为然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不认同的样子,是一个很常见的成语。那么“不以为然”的“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然:是,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该成语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不以为然近义词有:满不在...
-
东野圭吾最好看的书是什么(推荐书目)
第一次接触东野圭吾的书是在大学期间,而当时是朋友推荐我看了一部日剧《神探伽利略》,这部剧是根据东野圭吾的《神探伽利略》来改编成影视版的,这部剧真的很好看,如果喜欢破案的小伙伴有空也可以找来看看。就因为这部剧而着迷,开始接触了东野圭吾的书,读多了之后,觉得东野圭吾其实更适合写人性,而不是推理,东野圭吾写人性写的更加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