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起三国时期的历史,很多人一定会首先想到金戈铁马和热血奋战这些词汇。的确,在那个纷乱的时代,群雄并起征伐天下才是主流,毕竟有了权力,成为一方诸侯王,才有资格谈其他的。
然而,在这个时代,文学事业也在欣欣向荣的发展,著名的“建安文学”便是从这个时候兴起的,而其中则以曹植为代表。年轻时的他,为丞相之子,地位尊崇,才能又显著,所以意气风发。在这个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白马篇》,以表明自己的政治宏图。
而彼时的曹操也很欣赏他的这种才华,所以在曹昂、曹冲之后,曹植是自己首要考虑的继承人。然而,在曹植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对魏国的基业虎视眈眈,这个人就是曹丕。那时,曹丕和曹植可谓是针尖对麦芒,矛盾十分尖锐。
而在前期的争斗中,曹植的胜算更大一些,因为他的能力相对突出很多。但在后面的夺嫡过程中,曹植惊艳的才华已经不能让他在曹操的眼里留下好印象了,原因就在于他有一个自大的谋士杨修。
杨修此人很是聪明,但聪明过头了,总是能精准的猜测到曹操的心思,加之他曾经以“鸡肋”之说传曹操的命令,让大军撤离。所以一向猜疑心重的曹操杀了杨修,而连带着曹植也不被他喜欢,因为他觉得曹植的能力不堪为继承人,所以曹丕在这场角逐中胜出。
胜出的曹丕如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一个十分谨慎多疑的性格,所以即位之后,很是防备此前的政敌曹植,多次想要杀掉他。而曹植这个时候,再也不是意气风发的曹家二子,而是要时刻考虑自己生命安全的帝王政敌。
在生命时刻受威胁的情况下,著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名句应运而生。当时的群臣都被曹植的这番感情打动,然而,曹丕却不这么想。因为他忘不了曾经曹操重视曹植的样子,认为他随时有能力取代自己,所以一直不曾想放过他,就连一起出去的路上,曹丕见到什么、想到什么,都要为难曹植一番。
02
为牛赋诗,保住性命
而这种为难自然不是所谓的简单为难,而是关乎生死的拷问,比如曹丕就曾让曹植为牛赋诗。当时,他们一起出行,结果在半路上,曹丕看到有两只牛相斗,心生一个解决曹植的死计。他要求曹植以面前的两只牛为主题,作诗一首,要求是诗中不出现“牛”字,但又要让人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两只牛。
可以说,这是一道生死命题,一般的人其实很难应对,但曹植看了面前的两只牛,略微思索一番,就做了一首诗,名叫《死牛诗》。诗歌的首联是“两肉齐道行,头上带煞骨”。读到这一句,相信很多人会有些迷惑,因为两肉指的是什么不知道,但可以明确得到的信息是这种动物头上有角,“煞骨”就是角。
诗歌的颔联是“相遇块山下,焱欠起相搪突”。这句诗描写了两个“肉”相斗的情况。而后面的“二敌不惧刚,一肉卧土中”则写了两“肉”争斗的结果,最后的尾联“盛气不泄毕”则写出了出现此结果的原因。短短几句,读完之后,就知道这首诗写的是牛。
但曹植写的这首诗,还不单单只是表面上的表现两牛,还有隐含的深意。这两牛写的就是他和曹丕二人,在夺嫡的过程中不断争斗,一牛落在了土窟中,就是他自己,而最后的原因解释的也是自己夺嫡失败的原因。正是因为隐意和明意都有了,所以这首诗非常成功,流传后世千年。
不过,曹丕懂没懂,后人不知,但当时的这首诗算是过关了,所以曹植这次考验已过。不过,这些考验都还只是小菜一碟,因为从曹植夺嫡失败,曹丕即位的那一刻起,他注定要面对很多来自曹丕的生死考验。
而在无数的考验中,曹植失去了他年少风发的意气,时刻都保持低调,因为高调注定是会出大事的。况且,曹丕虽然早逝,但即位的曹叡一如曹操和曹丕,也是一个喜欢猜忌的人,所以曹植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或许在夺嫡失败的岁月中,曹植才明白自己当初听杨修的话,时刻冒进是多么严重的错误。毕竟,当时的他算是天时地利人和,可惜他自己没跟上,所以成为了一个败寇,最后只能“苟且偷生”。
03
虽然曹植在夺嫡这条路上,他的政治眼光真的不怎么样,但是其文学才华却是不可忽视的。曹丕的每一次考验,都很为难人,但他还是成功做出诗歌来,并且有了流传千古的《七步诗》和《死牛诗》。当然,现实的情况也不能要求他推脱,毕竟曹丕对曹植的死亡威胁就像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悬于头顶,轻易就会落下来杀死自己。
不过,从他的一生来看,曹植或许更适合做一个名满天下的才子,做政治家确实不适合他。但时刻迫在眉睫的死亡威胁还是让他发生了变化,那就是从曹丕即位后,以及后来的曹叡即位后,曹植都很少有惊艳世人的诗歌出现,或许这就是一种悲剧。上帝在给你开了一扇窗之后,会关上一扇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88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ikicleta.com/literature/23661.html
相关文章
-
姑苏台上乌栖时下句是什么,李白《乌栖曲》全诗赏析
下面这首《乌栖曲》也是以古乐府旧题写就,但李白大胆改变其形式,还故意少写了一句,可谓前无古人:乌栖曲唐·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乌栖曲》本是南朝乐府旧题,在南北朝时专用以吟咏艳情内容,且形式为七言四句。南朝时很多《乌栖曲》作品...
-
为什么要让孙悟空当弼马温(弼马温是干什么的)
“弼马温”与“辟马瘟”看过《西游记》中“大闹天宫”一段的读者,一定对“弼马温”这个词印象深刻。在小说中,美猴王在菩提老祖那里学了真本领,打遍龙宫地府,四处惹是生非,惊动了天庭。玉帝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以“弼马温”的官职为诱饵,将其招安。美猴王本以为自己进入了高级干部编制,可以一展宏图,却没想到这“弼...
-
刘备前期人才那么多 刘备称帝后为何无人投靠
还不知道:刘备前期战将如云,为何称帝之后却无人来投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备,在三国时期以皇叔身份自居,一心想光复汉室,延续汉朝国祚。后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宗庙,后因关羽、张飞被杀,他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兵败后退居白帝城,直到自己死去。 但让人费解的是,在他汉中称王后,直到他兵败...
-
修仙文哪本最好看(剧情解说)
今天推荐四本评分9.7的仙侠小说,设定完美文笔惊艳,完结十年也不过时《莽荒纪》我吃西红柿,418万字完结纪宁死后来到阴曹地府,经判官审前生判来世,投胎到了部族纪氏。这里,有夸父逐日……有后羿射金乌……更有为了逍遥长生,历三灾九劫,纵死无悔的无数修仙者……纪宁也成为了一名修仙者,开始了他的修仙之路。精彩片段:“滴水穿石,...
-
遇见你之前是讲什么内容的(爱情电影解说)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电影《遇见你之前》(ME BEFORE YOU)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0分,可以说是爱情片中的高分电影,不过在小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与抉择的电影。电影中我们的男主威尔在经历车祸前是一个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年纪轻轻事业有成,同时他的未婚妻也非常的漂亮。可是在一...
-
莫言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盘点他评分最高的作品)
莫言,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这种无用,并非真实的毫无用处,而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在食不果腹的年代,读书几乎一点用处也没有,一块面包的作用要远远超越一本书。但是,在精神世界里,读书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
-
德国对日本预测(赛前分析和专家推荐)
德国对日本预测(赛前分析和专家推荐)德国队世界杯小组赛赛程(北京时间)11月23日 21:00 德国VS日本11月28日 3:00 德国VS西班牙12月02日 3:00 德国VS哥斯达黎加世界杯进球最多的10大球员德国队占了将近一半1、克洛泽:16球;德国国家队;克洛泽,1978年6月9日出生波兰,...
-
梁武帝为什么会三次舍身同泰寺,还提倡和尚全吃素?
其实在佛教盛行之初,是不需要完全吃素的。后来和尚尼姑都要吃素,就是因为梁武帝的关系。那么这位梁武帝为什么会三次舍身同泰寺,还提倡和尚尼姑全吃素呢? 梁武帝此举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奇事。不仅有失国体,而且于理不合。何况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为了把他赎回来,朝廷众臣前后共用了3亿万赎身钱。不仅如此,他还顶着压力号令全国的...
-
溥仪的结局(溥仪临死前做了什么)
1962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末代皇帝溥仪迎来了最后一任妻子,他和北京朝阳区关厢医院护士李淑贤结婚。在和溥仪结婚前,李淑贤有过两段失败婚姻,而溥仪则是拥有四段婚姻。此时的溥仪经过9年的改造,已经成为了普通公民。可溥仪曾经的身份,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这段婚姻,溥仪非常珍惜。一次,溥仪在跟外宾交谈时说道:“1962年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