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的故事大家喜欢吗?
大明嘉靖二十九年(西元1550年)六月,京师。
尽管已经是炎炎夏日,城中的人们依然感到了彻骨之寒——在伟大的于少保击败了也先的瓦剌部102年后,这座英雄的城市再次迎来了强大的蒙古敌人。只是,这次再也没有于谦这样的天降猛人带领全城军民迎战敌人,把持文武大权的,是那个后来被死死打进耻辱柱的奸相——严嵩。
众所周知,嘉靖皇帝此时一心一意想要谋长生,东南沿海还在闹倭寇,而严嵩的本事只在讨嘉靖欢心和捞钱,和外族人打仗并不是他的强项。因此,面对着在京城附近武装游行了一个多礼拜才满载着劫掠的人口和财富扬长而去的俺答部,严嵩除了杀良冒功、宣扬这是对俺答的伟大胜利后,也只有在官拜大将军的咸宁侯仇鸾的提议下展开了“互市”,算是拿钱买和平。
彼时的明廷早已万马齐喑,名臣夏言已经在两年前被当街斩首,后来叱咤风云的徐阶、高拱、张居正此时都在韬光养晦,严氏一党横行朝堂无人能阻。再加上仇鸾也和严嵩臭味相投,一时间对严嵩他们搞出来的事情,谁也无法多说什么。
然而,一个刚刚从南京调任兵部员外郎的青年却站了出来,力陈与俺答媾和的“十不可、五谬”。这位兵部官员非常清楚,把俺答放进来的,就是以仇鸾为代表的无能边将;现在又搞出来“互市”这么个不伦不类的东西,甚至还要以此表彰仇鸾,那要置枉死于铁骑之下的大明子民于何处呢?
这位在满朝文武皆噤声时仍然奋力上书的官员,就是河北放牛娃出身的杨继盛。在上了这封奏折后不久,他便不出意外地被贬到苦寒之地去当公安局长(狄道典史)了。直到仇鸾死后,他才被重新调回北京兵部,担任武选司郎中。
回到京城的杨继盛并没有对在背后暗中推动他回京的严嵩感恩戴德,而是立刻上疏,称严嵩有“十大罪,五奸”。他非常清楚,导致庚戌之变的祸首里,仇鸾充其量只能是第二,而第一必然是严嵩。
奏折送到御前,皇帝出离愤怒,立刻将杨继盛下狱治罪。明白皇帝态度的严嵩大喜,密令刑部尚书何鰲、侍郎王学益等人,定要把杨继盛办成死罪。尽管皇帝一直都没想杀杨继盛,却终于在一个疏忽间被严嵩抓住机会,在处决杨继盛的折子上签了字。
杨继盛获死,“观者塞衢,皆叹息,有泣下者”。无数人为其鸣冤,杨妻甚至跪伏在宫门前,表示愿意以自己的首级换取杨继盛一条生路;然而在严嵩的阻挠下,这一堪称烈女的盛举甚至都没能传到皇帝的耳朵。在被关押在诏狱三年后,饱经折磨的杨继盛终于迎来了彻底的解脱。直到嘉靖去世、隆庆登基,杨继盛才恢复了名誉,被追赠太常少卿。
当年和杨继盛一起上书称互市大不可的官员里,还有兵科都给事中何光裕、御史龚恺等人。相比于被贬谪外放的杨继盛,领衔上奏的何光裕最惨,他在被打八十廷杖后直接当场殒命,并且在仇鸾、严嵩垮台后没有获得任何抚恤;龚恺也挨了八十廷杖,比较好的是他没被降职或者停俸禄,甚至最终还做到了湖广副使这样副省级的高官,不过考虑到他是彼时的次辅徐阶的上海老乡(松江华庭人),所以这种结局也就颇值得玩味了。
那么当年将杨继盛迫害死的人下场又如何呢?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严嵩父子最终失势,其本人被褫夺一切官爵,独子严世藩被杀。然而,真正执行严嵩意图、堪称严党中坚力量的刑部官员何鰲、王学益,却并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在俺答入寇时,身为六部九卿之一的何鰲未发一语,坐视生灵涂炭;而在严嵩陷害忠良时,他又主动出击,定要杨继盛的性命。这位前工部尚书之子、严阁老的得意高徒、大明众多官二代中一员的何尚书,在办完杨继盛案后光荣退休,并赶在他老师倒台前便抢先去世,死后被追赠太子少保。
相比于家世显赫官运亨通的何鰲,王学益晋升的道路就显得更加路径依赖了:作为严嵩的江西同乡,他处处依靠严嵩提拔,因而即使在各处官声不佳也依然能一路高歌猛进,最终以南京工部尚书、总理河道右都御史退休。在他死后,也同样没有受到任何追加处罚。
而这,就是嘉靖朝政治生态的真实景象:在严嵩一手遮天时,一些孤勇之士用尽自己微弱的力量也要将其扳倒,最终不出意外地粉身碎骨;而在严嵩真正倒台后,除了杨继盛这种极为少数的个体能获得昭雪并流芳百世,绝大多数像何光裕这样的人只能被隐入尘烟。此外,除了严嵩父子以及严党最紧密的力量外,大部分为严嵩擅权出过大气力的人,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我知道政治斗争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但我确实不知道倘若杨继盛们泉下有知,在看到严党最后的结局时,会有何感想? 而除了深受杨继盛恩泽而呼之为“杨父”的狄道父老外,又有几多人还能在其遇害几年后能记住这位诤臣的名字呢?更遑论在那个消息闭塞的时代,即使是最具正义感的人在听闻何鰲获追赠、王学益升尚书的消息时,能想到正是这两位严嵩的忠实走狗才是害死杨继盛的帮凶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88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ikicleta.com/literature/23702.html
相关文章
-
两个龙念什么字怎么读,龖的读音和意思解释
龖,两个繁体字“龙”组合的汉字,这个汉字在生活中也是会遇到。那么,龖怎么读呢?一起和小编简单的认识下这个汉字吧。基本信息中文名:龖拼 音:dá笔 画:32部 首:龍五 笔:UEGD笔 顺: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一フ一フ一一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丨一フ一フ一一一同音字:达基本释义1、双龙之意:“龖之赫,霆...
-
西游记的现实意义(从西游记中能学到什么道理)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部西游,一路走一路不同的心情。就像吴承恩在《西游记》的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小时候把西游记当喜剧看,长大后才读出它的悲剧色彩。这尘世最擅长磨平疏狂者的傲骨,斩灭叛世者的孤狂。再离经放纵的人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这,就是“成长”。从前只知...
-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及单位,线速度和角速度大小的判断规律
切向速度,是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相切的任一点测量的。因此,角速度ω与与切向速度Vt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达为 Vt =ωr,其中r是曲线运动的半径。任意时刻测量的沿圆周运动的分量,就是切向速度。顾名思义,切向速度描述了物体沿圆周的运动,并且始终和该圆相切。众所周知,从行驶中的汽车上跳下非常危险,当然也很刺激。孩子们可能体会...
-
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狡兔三窟的意思解释和出处
成语,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战国时,冯谖(读:xuān)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于一死。”于是他出谋划策,为孟尝君办了三件大事...
-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成语有哪些,描述时间过快的成语和诗句分享
1、日月如梭2、光阴似箭3、转瞬即逝4、风驰电掣5、岁月如流6、白驹过隙7、昙花一现8、日不暇给9、弹指之间10、劝君惜取少年时。1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1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3、年难留,时易损。14、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1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
-
想见你第四集讲的什么(最详细剧情解读)
第4集:陈韵如表白遭拒,黄雨萱悲伤至顶点如果一个男孩子愿意敞开心扉,或许只是拿这个人当兄弟,但如果一个女孩子愿意对一个人敞开心扉,十有八九就是喜欢上了这个人。女孩子的心思很细腻,特别是像陈韵如这样内向的女生,她愿意对刚认识不久的李子维说出自己的秘密,那一定是非常信任的。作为交换,李子维也告诉了她一个连莫俊杰都不知道的事...
-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一部,史记的主要内容概括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剧照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司马迁《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
-
李卫作为雍正时期的清官楷模 乾隆为何要推倒李卫的雕像
李卫,雍正四大宠臣之一,清官的楷模,乾隆为何要推到他的神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李卫,在历史上原本没有什么名气,因为一部电视剧《李卫当官》才被人们熟知。 我们惊讶的发现,原来李卫居然是雍正的四大宠臣之一,肩膀头和年羹尧,隆科多,田文镜,张廷玉这些名人是一...
-
汉武帝那么喜欢卫子夫 汉武帝后面为何变了
还不知道:汉武帝为什么开始喜欢卫子夫,后来又不喜欢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这有啥难理解的?一句话:因为卫子夫人老珠黄了呗!当初,汉武帝刘彻是在他姐姐平阳公主家里遇见卫子夫的! 而那个时候啊,汉武帝正为皇后表妹陈阿娇生不出孩子烦恼呢! 其实呢,一开始汉武帝对陈阿娇还是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