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裕已经掌握大权,为何还要灭司马懿满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历史上的朝代更迭或许在史书上记载的就寥寥数字,但真实的情况却是充满血腥与杀戮,“一将功成万骨枯”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而要成就比将领更大功业的皇帝,他们手上的鲜血更是不用多说,平民百姓的、对方士兵的,以及一个特殊的群体——政敌家的皇室子弟。
但通常来说,他们不会赶尽杀绝,因为古代十分重视忠君的名声,起兵反叛是大逆不道的罪名,会受到天下人的唾弃,所以想要成为新的皇帝,敌人家的皇室之人自然要杀,但只杀主要的,剩余的很多人都会留着,以此彰显自己的仁厚之德。但南朝宋国的开国皇帝刘裕却在掌握大权后,还对司马懿家的所有人赶尽杀绝。那么,他究竟是为何要这么做呢?难道他不要仁厚名声了吗?
01形象负面,臭名昭著
虽然在古代的王朝历史中,和平是主流,但战争时刻存在。而一旦发生战争,那么死亡就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和一段简短的文字历史。不过,普通人只能是众多数字中的一个,而一段简短的历史则是指的一些前朝的王侯将相们如何死去的。
根据很多文字记载来看,一般都有很多皇室中人能够活着,因为新的皇帝为了留得好名声,都会留几个没有威胁的人。甚至宽容大度点的,还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空有爵位和俸禄的职位,让他们一辈子无忧。但运气不好的,可能就是死,但鲜有做绝的皇帝。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皇帝却做出了屠戮满族的举动。

02前车之鉴,后世之师
第二个原因就是刘裕不相信司马懿的后人,因为他家有前车之鉴。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魏国政权在曹叡死后就散乱一团,当时的曹芳继位之后,司马懿趁着他出城祭祖之际,率领三千死士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政变。
也就是从这以后,后面的司马昭和司马师两人要么杀曹魏的皇帝,要么“让他们禅位”,自己做了皇帝。祖上都做过反君主的叛贼,那么刘裕自然是不会相信司马懿的后人会完全诚服于自己,因为出身草根,一路上来有多不容易,他自己是知道的,所以他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后路交给一个不知道会不会发动叛乱的人。
如此情况下,他有了斩杀昏庸之人的名头,自然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个名头为自己除去政敌,因为只有斩草除根,才能防止春风吹又生。而司马懿家族的后人,只要屠杀干净,自己才能安心的坐在帝王之位上。
03命定之说,不可不信
第三个就是当时的命定之说。虽然历朝历代反叛的人,为了让自己师出有名,都会找个由头,比如秦末的大泽乡起义,陈胜为了师出有名就有了鱼肚里“陈胜王”的“上天示意”。而后来的安禄山为了自己反叛有名,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而刘裕不需要出师的“名”,但他相信天命。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们即便是信奉儒家之学,但孔子强调的“尽人事,远鬼神”,他们却是一点都没有听进去,因此十分看重“上天的旨意”,然后还会采取所谓的跟上天“通信”的方法,来让自己江山永固。但刘裕却是从命定的角度承袭“上天的旨意”。
当时他还未称帝之前,上天之命是“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因此,当时的司马德宗虽然已经被他杀了,但他自己还是不放心,因为这才一帝。虽然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掌握了兵权,完全可以杀了全部的司马家族的人,但他始终相信还有一帝,即便是自己杀了,将来指不定在某个角落会突然起来反叛自己,成为皇帝。
为此,他决定践行这个天命,那就是先推举一位皇帝出来,即司马德文。他当了皇帝之后,得到了史官的记载,自己杀了也不算违背天命之说。于是,他在司马德文上位之后立刻斩杀,然后称帝,这个时候再斩杀他们,就能斩杀殆尽,也能让宋国王朝永固。
04结语
不得不说,刘裕是一个十分聪明的皇帝。他杀了司马懿家的人,既不会恶名昭彰,还给自己的政权带来了很大的稳定性。因为他完全是算准了当时每一个群体的人心。天下百姓有大逆不道反新君的说辞,但在他这里,可能就成了赞美。因为司马懿家族的皇帝根本就没有什么名声,其治下的百姓苦不堪言,哪里还会说刘裕的不是。
这种名声上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那么他就算是师出有名了,所以杀尽司马懿家族的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这铲除之下的心思却也很明显,那就是他不相信司马家出了一个反叛的司马懿,后来的人会甘心称臣,所以直接杀掉。再者就是他本人的一些命定之说,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为了让自己安心,也未尝不可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88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ikicleta.com/literature/23733.html
相关文章
-
什么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改变命运的十本书籍推荐
大家都想知道怎样改变命运和运气,在讲述命运的书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和要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有关命运的书有哪些最值得看?改变命运的十本书籍1、《羊皮卷》《羊皮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之一,书中所辑录的11本书的作者都是近200年来美国各个行业中的成功人士,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循循善诱地向世人告知成功的秘密以及由之所带来的...
-
迢迢牵牛星作者是谁他是什么代的诗人,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原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阅读感知:《迢迢牵牛星》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生郎的愁苦心情,比喻思妇与遊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注音:tiáo tiáo ...
-
汉武帝在死前没有立刘病已为太子的原因是什么?
刘询,原名刘病已,西汉第十位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汉武帝‘知道’刘病已的存在,或者说汉武帝把刘病已推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87年,也就是汉武帝病重的时候了。 当时汉武帝病重,朝中有大臣懂所谓的‘望气术’,这个人告诉汉武帝,说长安监狱里面有天子之气。为了以防后患,汉武帝拖着病体,直接下令,要处死...
-
栉风沐雨是什么意思解释,栉风沐雨的意思及出处
成语“栉风沐雨”的意思是:在疾风里梳头,在大雨里沐浴,有风里来雨里去奔忙的意思,用以形容那些经常不顾风雨在外面奔波劳碌的人。“栉”,本义是梳子、篦子的总称;用梳子梳头发;有清除的意思。“沐”,本义是洗头发;引申为蒙受的意思。但是您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吗?栉风沐雨原为“沐甚雨,栉疾风”。语见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篇》。...
-
87版《红楼梦》好在哪?(87版红楼梦电视剧是最好的吗)
假如能回到过去,站在时间那一端,如何能够想象30年后,这一端的变化?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每个人都有一部波澜壮阔的心灵史。我们怀旧,是对当前困境的审视,是对过去时光的仰慕,是因为我们在巨大变化与现实困境中,需要重建身份认同,需要重构文化自信文丨关山远本文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这段时间,87...
-
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有哪些,20首新年古诗词分享
春节是中国的新年,是我们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浓厚的过年氛围中,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今天,小编精选出20首描写春节的经典诗词,在感受诗词魅力的同时,也给大家送去新春的诗意和吉祥。1腊八节《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
-
他是贵州第二任省委书记,为贵州经济打下基础,让茅台闻名于全国
贵州茅台酒是我国最享誉美名的美酒之一,能喝上那么一口也是很多美酒爱好者的愿望。不过茅台之所以能够铸就今天的辉煌,与曾担任过贵州省委书记的周林有脱不开的关系。虽然周林的名字我们很多人不知道,但他所做出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周林不仅经历了抗战以及解放战争,而且还推动了贵州经济的发展,甚至在教育界也有一番作为。一、毅然参加革命...
-
玄秘塔碑是谁的书法作品,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全文译文
古代的碑帖都是文言文写成,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临摹碑帖时,往往苦于不会识文断字,即使过了这一关,也难读懂碑上的文意,对原碑内容理解不透,不利于深入的学习领悟,今天小编给各位爱好柳公权《玄秘塔碑》的书友奉上本人整理收集的碑文原文和译文,供大家学习欣赏。《玄秘塔碑》释文: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
-
对牛弹琴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牛弹琴的寓意道理你明白几个
古代对于牛多的是赞美的故事,牛的勤恳,朴实,上进,踏实。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一则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牛弹琴》,咱们继续往下看!据说,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