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并且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漂泊半生的刘备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三分天下据有其一。
诸葛亮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刘备“三顾茅庐”也被看作是礼贤下士的代表,事实上在刘备人生后半段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对诸葛亮提出的建议并不那么言听计从,有时会进行筛选,有时候更是会完全置之不理,特立独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剧照
一、刘备称帝后对诸葛亮的态度
1、小事不听劝阻
刘备和诸葛亮关系的转折点,也是意见采取与否最突出的,就是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之后,他对诸葛亮提出的建议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拒绝的。
大慧举几个例子,比如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对手下四个声望最高的军事将领进行封赏,诸葛亮对其中黄忠的加封存在异议,还拿出镇守在荆州的关羽说事,认为关羽会第一个不允许黄忠和自己平起平坐。
但是刘备并没有采取诸葛亮的意见,至于关羽方面的问题,刘备也表示自己完全可以好好处理,就这样黄忠领有了后将军一职。
拿下西川之后,刘备打算寻找当地有才的人来为己所用,而对于自己不利的人,也毫不手软。这个时候有个叫张裕的名人多次挑衅,刘备准备斩杀,诸葛亮就说情,理由此人是当地名士,有师出名门,如果斩杀,于公于私都毫无利处可言,而刘备对这番话听都没听,直接把张裕给砍了。

图片:诸葛亮劝说刘备剧照
2、大事不闻不问
其实这些还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人之间最大的分歧,也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就是在夷陵之战的决策上。刘备是坚决要去打东吴的,但是,联合东吴共同对抗曹魏是诸葛亮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所以他对刘备的这个决定是极不赞成的。
不过,考虑到自己的兄长诸葛瑾目前正在东吴孙氏麾下效力,出于避嫌,他不能明确的表达这个主张。事实上从蜀汉建立之后,诸葛亮在政权内部的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只要是他不发表意见,就是在反对。
当然了,他还有其他的方法,那就是让赵云、黄权等重量级的人物去劝谏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也是老牌的政治家,我认为刘备对这一切都是了如指掌,看得清清楚楚的,只不过碍于君臣关系,他不会直接挑明而已。
不仅仅是刘备成功伐吴,还进行了著名的夷陵之战,这一战,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蜀汉大军瞬间崩溃,以惨败而收场。
诸葛亮在得知这一切后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如果法正还活着,那么一定可以劝阻陛下东征的”。这句话我们仔细品一下是意味深长的,最直接发映出的就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意见并非言听计从。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刘备刚刚请其出山的时候礼遇有加,甚至关羽、张飞等将领也对诸葛亮推崇备至,所谓“鱼水关系”就是这么来的,刘备之前如此倚重诸葛亮,为什么当了皇帝之后就态度直转急下了呢?

图片:刘备执意伐吴剧照
二、刘备不听诸葛亮建议的原因
1、前后形势的不同
诸葛亮刚刚加入刘氏集团时,老大刘备极其窘迫,不仅没有可以容身的地盘,手下的兵士将军也捉襟见肘,演义里就讲他兵不过千,而将只有关、张、赵等人。
好不容易投靠了宗亲刘表,还被不断猜忌排斥,在一个小小的新野驻扎,时刻充当曹操南下时的炮灰,不过刘备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在休养生息的同时不断总结之前失败的教训,并且还发展自身的实力。
这个时候他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手下没有一等一的人才可用,他本人文治武功又很一般,所以诸葛亮的出现正好弥补上了这个缺陷。或者换句话说,诸葛亮的加入,正式让刘氏集团成为了一股完整的政治势力。
从刘备的角度看,他要不断跟着诸葛亮学习,把他当老师一样对待,老师教学生,当然会言听计从了,我们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惯有印象也是这么得来的。
不过大家不要忘了,刘备本身还是一方势力的首领,他要主导大方向,还要把治国方略落实到实处去,如果什么事情都由诸葛亮做主,那自己和傀儡有什么区别呢?
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资本越来越丰厚,政治经验也越来越充足,这个时候刘备就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办事了。
诸葛亮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做事说话分寸都拿捏的很到位,尽量去维护刘备在集团内部的权威。

图片:刘备把诸葛亮当老师一样对待剧照
2、诸葛亮自身的短板
虽然在演义和民间传说中诸葛亮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从文到武,从五行八卦到呼风唤雨好像无所不能,事实上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他也有自身的缺点。
在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诸葛亮这个人治理国家的能力其实比带兵打仗要强,大慧认为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
刘备一直让诸葛亮在外交和地盘治理上发光发热,大部分的军事行动都是自己去主宰,这说明刘备很了解诸葛亮的长处在哪里,虽然赢得了治理国家的好名声,可军事上的磨炼始终有所欠缺,日后的多次北伐就很好的表现出来了。
平心而论,但凡是遇到重大的抉择,只要是牵扯政治方面的,刘备一般比较尊重诸葛亮的意见,但是到了军国大事上,只要是两人有了分歧,刘备大概率不会选择,或者不完全选择诸葛亮的建议。
他知道诸葛亮的短板在哪里,对他的意见最多是进行参考,在这一点上,法正的作用就要比诸葛亮重要上不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88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ikicleta.com/literature/23920.html
相关文章
-
韩国对加纳足彩分析,历史过往战绩哪个厉害
9月23日和9月27日,韩国队与哥斯达黎加、喀麦隆进行了两场热身赛,取得了1胜1平的战绩。据韩国媒体报道,孙兴慜、金玟哉等6人已经确定了世界杯主力的位置,韩国队将于11月14日出发前往卡塔尔。本届世界杯,韩国队与葡萄牙、乌拉圭、加纳同组,主帅保罗-本托的目标是率领韩国队晋级16强。在9月份的两场热身...
-
费诗的一生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费诗的一生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费诗,字公举,生卒年不详,益州犍为郡南安县人。 刘璋在继任益州牧后,费诗成为为绵竹县县令。建安十六年,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派遣法正邀请刘备入蜀帮助自己对付张鲁,第二年刘备与刘璋反目,刘备派黄忠率军南下进攻刘璋,之后占领涪城,费诗...
-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换成朱元璋 明朝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还不知道:明朝末年如果把崇祯换成朱元璋的话,明朝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如果把崇祯换成朱元璋,那么,在朱元璋的重整河山下,明朝翻盘的概率还是非常大。 崇祯帝朱由检刚刚继位的时候,明朝名将如云,人才济济,比如袁崇焕,孙承宗,袁可立,马世龙,卢象升,孙传庭,金日观,满...
-
描写玫瑰花的古诗有哪些,8首关于玫瑰花的经典古诗分享
唐 - 徐夤 - 司直巡官无诸移到玫瑰花 芳菲移自越王台,最似蔷薇好并栽。秾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春藏锦绣风吹拆,天染琼瑶日照开。为报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苍苔。唐 - 唐彦谦 - 玫瑰 麝炷腾清燎,鲛纱覆绿蒙。宫妆临晓日,锦段落东风。无力春烟里,多愁暮雨中。不知何事意,深浅两般红。唐 - 司空曙 - 和李员外...
-
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囊萤夜读的意思解释和成语故事
魏晋时期,有一个叫车殷(yin)的人,从小学习非常刻苦。他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灯油,一到天黑就没办法读书了。一个夏天的晚上,车殷(yin)坐在院子里默默地背诵书中的佳句。忽然,他看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点点亮光,不由得心中一动。他想:要是把这些萤火虫的光聚集起来,不就是一盏灯了吗?于是,他用布缝...
-
男主是太监的古言小说推荐,五本高质量太监男主文分享
1. 《宦宠》2. 《权宦心头朱砂痣》3. 《饲养一个小太监》4. 《穿成太监的冲喜新娘》5. 《笼中美人》第一本《宦宠》作者:绿药短评:古言,1v1,he,男主真太监。男主疯狂深情扭曲蛇精病,女主成长型内心坚韧强大,一开始女主迫于无奈自愿选择委身男主,但男主是真的很爱女主,感情线甜而不腻,男女主只宠不虐亲密无间,强烈...
-
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是谁,许穆夫人生平主要事迹介绍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一袭红妆的女子遥望故乡山山水水,往事一幕幕浮现:“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淇水之畔,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早已伴随着盈盈水波远去,故乡啊,我什么时候能够回归?”“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思之切之,一首首诗篇如泉水般喷涌而出,字...
-
明察秋毫是什么意思,明察秋毫的含义及出处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战国时期,齐宣王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孟子劝说齐宣王宣王问:“怎样的仁义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回答说:“对百姓有仁爱之心,体察民情,百姓生活安定了。这样百姓...
-
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什么意思,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及出处
此地无银三百两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释义]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语出] 传说古代某人将银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上面竖一块木板;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里王二看见牌子;就把银子偷走;也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隔壁王二不曾偷。”[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