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因百万年薪被骗到缅甸(包吃包住年入百万的背后故事)

杭州警方召开新闻通报会,公布今年以来 “净网2021”专项行动的成绩,全市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0多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50多人,扣押涉案电脑、手机860多部(台)及一批总价值400多万元的涉案车辆。

通报会上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反映出,这些案子背后有一批“工具人”,有的人本来也是受害者,最后却为诈骗团伙服务。

1-2202241625541S.png

裸聊敲诈案中的工具人

最小的还在上小学

今年2月27日晚上10点多,王先生(化名)在社交App上认识了个“女孩”,两人随后加了QQ,“女孩”太过热情,聊着聊着开始裸聊。

刚开始一分钟,王先生发现屏幕一片黑,对方下线了。紧接着,对方说刚才的画面已经被录下来了,拿钱出来才可以“消灾”。

王先生刚开始没理,他手机接到一条彩信,打开一看是自己刚才裸聊的视频截图。对方说要把这些截图发给他的亲朋好友,他转了8000元,对方又提出删除费、人工费……

“没钱,你去贷款”,王先生从几个网贷平台贷款,短短几小时,已转账16万多元,但骗子还是没有收手,他只好报警。

萧山警方调查发现,本案中的受害人都是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也有50岁左右的,受骗金额不等,最高16万多元。

警方相继在全国18省24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抓获46名犯罪嫌疑人。目前,26名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警方发现,这个所谓裸聊敲诈团伙落脚在缅甸,整个犯罪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步骤,均有一批“工具人”的存在:技术团、吸粉团、发彩信团、洗钱团等。

吸粉团会在社交网站上,用美女小姐姐的头像等方式来“引流”,吸引目标对象——“色粉”,每吸引一人赚6元,最多时一人每晚要发上千条。

在成功“吸粉”后,实操“裸聊”过程的是境外团伙,那些露骨视频其实都是事先拍好的,不可能存在真的有小姐姐对着屏幕表演,等看到有人上当,他们再实施敲诈。

“裸聊诈骗”讲究“短平快”,但骗子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当有些人以为把QQ拉黑就没事了,骗子又想出一招,发送彩信进行敲诈。

本案中,萧山网警调查发现两个发彩信的“工具人”团伙,一伙是职业发送人,一伙是“临时工”,年龄大多是“00后”。在“临时工”中,还有外省籍未成年人的身影,有初中生,最小的还是小学生。

他们也是受害人,本身没有手机,有的是借大人手机玩,无意间有人来加好友,加了QQ后,竟闯入了这么一个世界。

没有钱怎么办?骗子就怂恿他们发短信来交“赎金”,所谓“赎金”当然也只是骗子的说法,其实就是想绕开警方侦查。

骗子会让他们做任务——让他们给受害人发彩信,每条5元,到案发,有的“临时工”加入时间才几天。

民警说,这种发彩信的威胁行为,本质上属于敲诈勒索。

投资诈骗案中的工具人

“魔王讲师”,自己根本不投资

这起案子的调查,最初是从两位被骗的投资爱好者开始的。

2020年11月,沈先生、叶先生受在网上认识的“导师”指引,把钱投入“瑞达财经炒期货”平台,最后两人分别被骗70多万元和80多万元。

建德警方成立专案组,调查发现受害人多达上千人,遍布全国各地。

今年3月9日至今,建德警方共出动200多名警力,在江苏、辽宁、上海等10多个省市,抓获各团伙成员50多人。目前,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7人,串并全国案件140余起,涉案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

在这起投资理财诈骗犯罪团伙背后,隐藏着这样一群“工具人”:引流团、讲师团、业务员团、黑灰产业团……形成了一条“诈骗流水线”。

讲师团头目范某,29岁,上海人,民警发现,他以前曾做过“荐股导师”。随着警方打击,他失业了。

民警说,做这种虚头巴脑的讲师,其实也是有圈子的,他经人介绍,认识一个在缅甸开诈骗窝点的“幕后老板”,去年年初偷渡去了缅甸,重操旧业,只是这次他改讲期货内容。

他到底懂不懂期货呢?民警说,范某对投资理财这块,其实也是“半桶水”,警方抓获他时,发现他没搞什么投资,他拿的是讲师工资,“老板”按课时付费,一节课大概是150-200元不等,范某因为和幕后老板认识,当起了讲师团主管,他又从“圈子里”拉来自己认识的人,一起来做讲师,半年拿到10多万元。

诈骗团伙骗人当然得整全套,找人开发了直播间,找“引流团”来引流。“就是打广告,每个月四五万元推广费。”民警说,在直播间里,范某变成“魔王讲师”,被贴上“稳赚不赔”“日进斗金”的标签。

“根据讲师的指导,我上一波操作赚了10万美金”“感谢讲师,带我走向人生巅峰”……直播间评论区,“客户”一片惊呼。而这些所谓的客户,都是“托”,他们是另一伙“工具人”,就是诈骗团伙中的业务员。

业务员偷渡到缅甸,挣不到钱还挨打

业务员陈某,26岁,重庆女孩,出去前是酒店前台服务员,据她说,她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招聘启事:年入百万,包吃包住,金融行业。

这则招聘启事吸引了她,她加对方微信后一聊,对方告诉她来回包机票,去缅甸工作。

到缅甸境内,有人来接,随后把他们的护照等收走,带上一辆三轮车,就出发了,一路都是山路,崎岖不平,要三四个小时才到目的地,“如果死在那也没人知道”,被抓的业务员说。

到了窝点,他们先进行培训,一个星期左右,基本上就知道诈骗套路了。

陈某的工作是做直播间的“托”,营造“导师”指导客户稳赚不赔的假象,当受害人“上钩”时,她还根据脚本,与受害人聊天,诱导他们投资。

业务员的提成也高,按照诈骗团伙分配,业务员可以拿到诈骗金额的10%,业务主管也相应可以拿到提成。

抱着年入百万美梦的陈某他们,到底有没有赚到钱呢?

从警方调查看,陈某他们半年才到手几万元。

22岁的河南小伙周某,他是本案中年龄最小的嫌疑人,他还拉上自己老乡一起结伴去缅甸。

他说,到了“公司”就对他们封闭式管理,每天早上8点上班到次日凌晨一两点下班,工作超过16小时,每天就是宿舍到工作窝点“两点一线”,如果迟到、不服从管理,或完不成业绩,只要主管不高兴,就要挨罚,罚款算轻的,还要挨打,“用橡胶棍殴打”。

他还说,有人被关进过水牢,有的还被打断了腿。除了工作强度大,手机、证件都被管控,没有自由。

从调查看,这些“工具人”年龄约二三十岁,学历大多是初中,“想挣快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ikicleta.com/news/639.html

显示全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