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2022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

全球都在进入长寿时代!

6月20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发布首期《全球发展报告》。

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超过世界4岁,养老压力何解?

图/网络

报告指出,卫生健康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00年至2019年间,全球预期寿命从66.8岁增长至73.3岁。

我国继2000年进入长寿国家行列之后,人均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这得益于我国医疗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高。

不过长寿时代来临,也意味着养老压力并行。

01

我国的养老压力有多大?

我国的老龄化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同点是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差别在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四超”的特点:

1、老年人口规模超大。

七普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人。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的中方案预测数据显示,2026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2034年将超过4亿人,2052年将达到峰值4.9亿人。

2、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超快。

自1949年以来,我国共迎来三波生育高峰,1962-1971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加上医疗水平的提升,这波婴儿潮是出生人口最多的一次。目前第二波婴儿潮已经步入退休年龄,将加快我国的老龄化步伐。

3、老龄化程度超高。

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占全部人口的14.2%。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4、老龄社会形态超级稳定。

在21世纪下半叶,中国将在人口老龄化超高水平的基础上呈现超级稳定的老龄社会形态,届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在4~4.8亿人。

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超过世界4岁,养老压力何解?

图/网络:我国人口年龄金字塔预测

简单来说,按照现在的老龄化态势,我国将长期面临较大的养老压力。

02

养老压力何解?

早在1994年,为应对老龄化问题,世界银行就提出了“养老三大支柱”。

目前,我国也建立了养老三大支柱,不过三大支柱的发展并不均衡:

眼下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是第一支柱,也就是社保养老金,参与人数最多,高达10亿;

第二支柱是企业/职业年金,只有7200万人参与,受参与门槛限制,发展遇到瓶颈;

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我国才刚起步。

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超过世界4岁,养老压力何解?

图/网络

当前,社保养老金面临较大的结算压力,养老金的替代率也在不断下滑,九十年代,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还在70%以上,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的加剧,养老金替代率已经下滑至43.6%

根据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基本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要想维持较高的养老生活质量,养老金替代率要维持在80%以上。

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超过世界4岁,养老压力何解?

图/网络

第一支柱替代率不足,第二支柱有参与门槛,因此对于个人来说,需要尽快储备个人养老金。目前比较适合当作个人养老储备、发展较为成熟的产品当属保险

03

哪些保险适宜养老?

除了较为常见的终身年金险当作养老补充外,近些年来,增额终身寿险也逐步进入养老视线,并且大受热捧!

可能会有人问,寿险不是身故才赔付的吗?为什么能当作养老储备呢?原因有四点:

1、长寿时代,灵活使用

老龄化日益加深,符合条件时,增额终身寿支持按需灵活减保,减保领取的现金价值可以用于养老补充,提升养老品质。不过在减保领取现金价值时,最好注意规划好每期领取多少,避免后期不够用。

2、利率下降,与我无关

全球整体利率呈下行趋势,而投保增额终身寿却不用担心利率下降的风险,有效保额和现金价值按合同约定终身复利递增,且白纸黑字写入保险合同,能很好地抵御未来不确定的风险!

3、保单贷款,足够应急

老年不定期开销大,万一碰到家里有事或重大疾病,需要资金应急,增额终身寿还支持申请保单贷款,一般最高可贷当期保单现金价值的80%。

4、结余部分,可作传承

用不完的部分,在指定受益人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投保人的意愿进行定向传承,可以避开继承纠纷。且自己作为被保险人,能随时更改受益人,掌握资产指定权。

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超过世界4岁,养老压力何解?

图/网络

04

结语

平均寿命日益延长,老龄化问题日益加深,运用好社保和商保两大养老工具,来为个人养老做好准备,将会是今后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个常态,越早开始准备,后期的压力就越小,因此,早点儿规划起来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ikicleta.com/news/9511.html

显示全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88888@qq.com